
地理云课堂
范文大全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二章复习提纲)
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_______。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_______,头戴_______,这种打扮的原因是________。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3、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_______地图和_______地图。
4、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地图上的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___方向,纬线指示___方向。
6、比例尺:就是_____ 距离与_____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_____。现有1:1000和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_____,较小比例尺是_______。
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_______,选用比例尺越__________,
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_______,选用比例尺越__________。
7、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_________式、_________式、_________式。
8、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国)的_______;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
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
c 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
5、纬度的划分:
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是90°N,南极的纬度是90°S。
③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
6、低纬度范围是0°— 30°;中纬度范围是30°— 60°;高纬度范围是60°— 90°。
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
8、经度的划分: ①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线,其经度为0度。
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的180°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50°E和130°W、140°W和_______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个经线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么判断某点所处的半球判断南北半球看纬度的单位,"S"为南半球,"N"为北半球。判断东西半球用数轴法。
12、怎么读经纬图
第一步:判断经线和纬线
一般情况是横纬竖经;如果经纬网有圆圈的话,圆圈就是纬线,(纬线是圆,经线是圆弧这个地理书中都有的)那么那些于圆圈相交的直线就是经线了。
第二步:确定方向
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果有圆圈的,那么就要根据自转或公转来判断是南极还是北极。逆时针转则是北极,顺时针是南极。
第三步:确定度数。
第四步:看度数的变化
看相邻的两条经线或纬线,度数往哪个方向增加,则是什么经或什么纬。(可以画辅助线:先在图中确定关键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纬线—赤道,它是纬度起始点,由赤道可以确定南北纬。再确定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或180度经线,由此可确定东西经。)
13、经线与纬线
14、经度与纬度
15、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0°30°为低纬度(气温高);__________为中纬度(一年内有明显的四季变化);_________为高纬度(气温低)。
16、读下图作答
(1)地球自转方向是 ,在极点附近的线段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
(2)A点位于B点的 方向,C点位于B点的 方向,B点位于D的
方向。
(3)从从东西半球来看,C点位于 半球,而D点位于 半球。
(4)从纬度位置来看,A点位于 (高、中、低)纬度地区,B点位于
(高、中、低)纬度地区。
17、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B
C D
E F
G
18 、读下图回答:
(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2)写出C、D两点的经纬度:C_________、D_________。
(3)A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
(4)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点是_____;同时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
的点是____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____%,陆地占____%,所以人们常用"___分陆地,__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_______;南半球哪个面积大?_______
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南或北)半球。
5、概念:大陆指_________,岛屿___________,大洲是______和_______的合称。
6、七大洲:①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_______大陆,是地球上最____的大陆。
7、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最浅、最小的大洋是_______。
②第二大洋是_______,呈"_____"形; ④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 大洲之间的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山脉、_______河、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海峡、里海、黑海。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运河 (沟通了_______海和_______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运河 (沟通了_______洋和_______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_____
9、 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
①赤道穿过的洲有____、____、
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_______、_______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西洋沿岸的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________________
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1、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基本类型。
2、高度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______,地面______;
高原:海拔较______,地面______,边缘______;
山地:海拔较_______,峰峦起伏,坡度_______;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_______;
盆地:周围_______,中间_______。
4、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两大山脉带:一是_________山脉带,二是_________山脉带。
5、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盆地,位于_____洲;
②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平原,位于_____洲;
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位于_____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位于_____洲。
④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山脉,位于_____洲。
⑤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洋。
6、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___________和南美洲的____________等山脉组成。
7、海底地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
** 学看地形图
1、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2、如何画和判读等高线图?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米,数值越大,即海拔越高
3、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______坡,
等高线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______坡。
4、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法:
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部分 ②陡崖: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
③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④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5、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_____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 米。
(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 _____米。
(3)甲山在乙山的_____ 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_____高度;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400~500米。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
第四节 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2、 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岩石圈由__大板块组成即A_____板块、 B_____板块、C_______板块、D______板块、E______板块和F_______板块。
其中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_,容易发生_______和_______。
③证据:
a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_______板块与_____板块继续碰撞。
b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因为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不断地拉伸
c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的。
火山和地震:
①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山脉带和横贯______大陆南部和_____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②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_______;以后,世界人口进入_______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_______大关。
2、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
3、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_____ 和 ______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
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_______。
②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
5、世界人口绝大部分住在_______纬度的______地带,
①其中亚洲___部和____部,欧洲__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___部为人口最为稠密区
②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气候_______、降水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6、人口稀少的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_______程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
8、世界人口问题:
①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环境破坏、资源不足、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问题难以解决
②人口过少出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9、人口的增长应与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
10、世界人口稠密区: ①亚洲的东部,②亚洲的南部,③欧洲的西部,④北美洲的东部,⑤南美洲的东部。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的_______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
①黄色人种分布:主要在亚洲的____部,还有美洲的____人和___人也属黄色人种
②白色人种分布:______洲、_____洲、非洲____部、亚洲____部和____部及大洋洲。
③黑色人种分布:非洲的____部和____部。 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_;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
2、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_ 语,其他多数国家为___语。西亚和北非通用___语。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经典为《_______》,是世界上信徒最___和流传最___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_______洲和_______洲。
②伊斯兰教:经典为《_______》,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教徒被称为_______。
③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典型建筑为寺庙。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村庄的和规模较大的集镇;城市聚落分为小城市、中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非农业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 公路分布。
4、居民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的居民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居民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寒冷地区的居民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有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的居民,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气候干旱、降水少的西亚、北非和我国西北地区的居民屋顶大多是平顶,而降水多的地区,如中国的江南、赤道附近地区,居民屋顶多为尖顶,有利于雨水下泄。
有些地区的居民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色。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建成;因纽特人的冰屋;日本的木质房屋(森林资源丰富,又多地震);热带地区的棕、山区的石板屋等。
5、世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保护的原因)
措施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_______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_______。
4、天气符号的识别:P68 图4-3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1、气候的两个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南半球大陆上___月最低,____月最高。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等温线大致和____(经线、纬线)平行,南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的是_______,原因_______
②世界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_____。
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____。
③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_______(不同、相同)
a夏季,陆地_______,海洋_______;b 冬季,陆地_______,海洋_______。
④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___,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
4、最炎热的大陆是______洲,最寒冷的大陆是_______洲。
5、降水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①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_______雨、_______雨、_______雨。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_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
②世界"雨极"是___________,其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___雨。
7、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较__,两极地区降水较__;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
②在中纬度(相当于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_______,大陆的西岸降水_______。
④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背风坡降水____。
8、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纬度位置、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季节: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它们的季节相反。
2、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①太阳高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夹角。
②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______,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就越______。
③夏季气温高的原因:因为夏季太阳高度___,太阳辐射____,地面得到的热量____。
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因为冬季太阳高度___,太阳辐射____,地面得到的热量____。
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大,太阳高度变_____。
3、人类活动与气候
①全球的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
②"氟氯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地面紫外线辐射加强,危害人体健康。
③热岛效应:指的是在城市,__________的气温比__________高。
4、地球自转与公转:
公转时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_______度的夹角不变。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
①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③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上,此时昼夜等长:
6、一年内,太阳只能直射一次的地方在_________,能直射两次的地方在__________。
7、判断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天津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_____; ②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______
③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_____;
④赤道终年炎热,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_____
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地球公转至A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此时甘肃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一天是在 月 日前后。
(2)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和公转轨道的倾角总是 。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9、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______、以及是否有_______现象、是否有_______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10、五带的特征:
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的是_______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的是_______带;
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带。
11、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 ,B ,C D E 。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纬线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纬度:
① 、 ② 、
③ 、 ④ 、
(3)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
(5)夏至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有极夜现象的是 。(字母)
(6)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D和E的分界线是 。
12、海陆分布与气候
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_______,陆地上气温________。在冬季则相反。在中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_____。
13、地形地势与气候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状况都产生很大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低层空气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____、____状况产生差异。
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________。一般每增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
14、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如__________、__________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______,旱涝等灾害频繁。
热岛效应: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温度比郊区_________,风速比郊区__________,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15、判断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天津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海陆分布; ②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地势
③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地形地势;④赤道终年炎热,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纬度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1)根据气温月份分配判定所在半球:
若最高温出现在7、8月,最低温出现在1、2月,可判定为北半球;
若最高温出现在1、2月,最低温出现在7、8月,则判定为南半球。
(2)根据气温数值判定气候带:
(3)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3、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以"线"定球" 根据最热(冷)月气温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 以"温"定"带" 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
第三步:以"水"定"型" 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
4.右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1)两地都位于南(南、北)半球
(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地。
(3)A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B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5)B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