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安全说多了怕你烦

范文大全

2025-01-21 04:04:14

零报告制度模板(“零报告”是创新还是走过场)

近年来,在节假日期间,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会要求企业施行安全生产“零报告”制度,所谓零报告就是有无情况每天都要上报反馈安全工作信息,可以无情况,但决不能不报告。

按照“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的要求,大多数地区,企业通常每天在一定时段内通过安全工作微信群向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报告当日安全工作情况。

那么,“零报告”制度是一种制度创新呢?还是一种走过场?亦或它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好方法吗?

有必要一起来探讨一下。

零报告什么时候出现的?

“零报告”制度其实并不诞生于安全生产领域,在我可查阅的资料里面,我发现其可见于90年代,并在非典时期得到流行。

2003年4月24日,“中国新闻”首次报道:“卫生部决定对非典型肺炎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同日,“新闻联播”中卫生部解释说:“零报告不是不报告,而是每天必须报告,报告病例可以为零。”

这个要求和安全生产很类似有没有?

零报告”相当于“零(安全事件)报告”、“报告(安全事件)为零”,“无(安全事件)报告”。

这么一分析,安全生产这个“零报告”有什么特点呢?

一是零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期望,比如零伤亡、零事故,表达了大家都希望存在的一种状态。

二是零报告作为一种行政要求,它在无形中推动让零成为大家最关注或最期望看到的结果。

三是想表达,我们先约定“零”这个目标,我们在想办法去达成。

四是它能激发企业对安全问题的高度警觉性,在节假日期间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效能。

五是零报告代表了一种承诺,无形中制造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安宁之后存在着危险与不安,你报告的内容随时可以成为追责的理由。

那这项制度有什么得与失或者利与弊呢?

得:

提高责任意识。由于每日都要报告,企业领导和员工会更加关注安全问题,提高责任意识和主动防范意识。

实时监管企业。上级单位能够在节假日期间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工作情况,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并及时关注并督促其采取措施解决。

营造安全氛围。刻意的“零报告”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对外宣传,避免一些信息引起恐慌和负面舆论。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负面的新闻报道。

失:

增加工作负担。每日报告,毫无疑问会增加企业员工的工作负担和时间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实际工作效率,尤其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本来就做得很好,每天都要上报,完全就是浪费管理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增加。

报告虚假情况。缺少实际的检查和巡查,为了应付报告要求,企业可能会出现一些报告虚假情况的现象,这样报告就失去了真实性和有效性。

造成信息过载。每天那么多单位上报信息,上级单位可能会面临信息过载,难以准确分析和判断关键问题,进而影响对安全工作的真正监管,甚至陷入盲目乐观的误区。

带给员工压力。零报告制度往往会给员工带来压力,因为他们上报后,需要时刻担心他们的一亩三分地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担心他们视线中一闪而过的问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本文来自海因你稀安全工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