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产业融媒体
范文大全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研究)
近年来我国文学界处于多元化环境,衍生出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除了需要传承本土 文化之外,还需接纳外来文化。现阶段,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愈加成熟,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 是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围绕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供参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我国儿童文学才进入黄 金时期,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不断完善、健 全,进入新世纪后顺应时代发展,融入多样性文化。大致 可以将儿童文学作品分为高雅类和大众类,虽然两种文学 作品在形式上有所差别,却在发展中相互影响,是儿童文 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两种文学作品都 站在儿童年龄、实际认知水平角度渗透文化内涵,提供儿 童阶段所需的心理食粮,培养儿童健全人格。
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审美特性
(一)精神美 儿童文学作品是全面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创作的,具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非常 有趣,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的构思十分巧妙,故事想要 表达的思想精神则更加贴近儿童实际。许多作品拥有精 神美特性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励志性和趣味性上。 纵观儿童文学界可以发现,许多文学作品都会在人物、行 为、心理活动等方面加强描述,以此来体现励志精神[1]。 比如,《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在二十多年 的荒岛生活中通过勤劳、坚毅品质取得了一系列成功。通 过主人公悲惨的经历,向儿童传达“即使处于艰苦环境下 也应勇于面对、解决困境”的坚强精神。有的儿童文学作 品则是以幽默故事情节向儿童渗透文化内涵。比如,我国 优秀的职业作家周志勇,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就是以无厘 头、搞笑风格向儿童读者们传播思想价值观,儿童在阅读 过程中可以深受启发。如《花花木兰》系列文学作品在市 场上十分受欢迎,在该作品中既通过有趣的人物形象和故 事情节来吸引儿童阅读,又从故事人物所经历的一系列事 情来渗透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精神。通过有趣幽默的语言 带领儿童进入梦幻世界,儿童在阅读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 为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在经历事情后逐渐改变原本养成的 坏习惯,利用智慧、勤劳不断战胜困难。从作品中逐渐激 励儿童,渐渐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思维美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艺术的体现形式之一,其中释放的 文化内涵拥有较高的审美特性。有些儿童文学作品通过 文字和景物来体现思维美,有利于培养儿童树立正确审美 观。比如,我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兼作家曹文轩表示, 美拥有力量,甚至这种力量已经超越了思想意识带给儿童 的能量,即使经过时间和时代变迁美依然不会遭到 破 坏 [2]。在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将思维美表现得淋漓尽 致,为儿童构建了一个虚拟但美好的童话世界。蓝天、白 云、太阳、流水在曹文轩的笔下都变得富有诗意起来,从 大自然景物中陶冶儿童情操,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 识,令儿童的思维美逐渐得到激发。
(三)心灵美 在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部分作品是深入儿童内心来 实施创作的,这类作品的特点就在于抚慰儿童内心,从而 体现心灵美特性。比如,被称为“阳光姐姐”的伍美珍, 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斥着真挚情感,无论儿童的内心 是否受过伤害都可以在作品中寻得一丝慰藉。儿童文学的 创作对象是儿童群体,但伍美珍和其他作家的区别就在于 她更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如缺失亲情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通过文学创作将这类儿童的真实情况展现在世人面 前。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往往比较简单、质朴,但故事中 的人物形象却塑造得十分鲜明、真实,作品的背后是作家 想要传达的关爱特殊儿童思想。例如,《妈妈的爱在门背 后》讲述的是主人公尹钢从小被妈妈过度宠爱,无法成长 为真正的男子汉,他懦弱但又没有办法。妈妈对他非常溺 爱,溺爱背后却导致了尹钢逐渐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全的孩 子,故事中流露出压抑的氛围[3]。在创作时,伍美珍没有 对“妈妈”这一角色加以美化,这位单亲妈妈,在生活压 力下迫使她对孩子非常严格,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在 现实生活中这类父母大有所在。伍美珍的文学作品总是浪 漫与现实并存,将生活现状以儿童文学作品为载体加以揭 示,警示父母应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天性,让儿童的心灵 受到关怀。
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表现策略
(一)在主题策划时融入文化内涵 在儿童文学作品表现文化内涵时,除了可以在文字、 人物塑造、事物等方面有所体现外,还可以在主题策划 时融入文化内涵,为后续故事的创作奠定文化根基。纵观 儿童文学可以发现,许多作品的主题策划都和三大母题有 关,分别是“爱”“顽童”“自然”。在策划主题时应丰 富其文化底蕴,使故事创作更具文化价值,从主题中得到 文化升华。在实际的策划中应确保文化内涵的真实性,通 常,主题的文化内涵真实度可以为后续故事的编写奠定真 实基础,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历史事实等引发儿童共鸣, 让儿童的思维得到激发。例如,在《洗衣服》这一生活故 事中讲述了阿蓬想帮妈妈洗衣服,但不但没有洗衣服,反 而将其搞得一团乱,妈妈知道后没有批评他,反而表示谢 谢。在该作品的主题策划过程中以非常简单日常的事宜表 达故事后的文化内涵,让父母意识到无论儿童的年龄大小 都应得到尊重。同时,让儿童意识到每个人都需得到尊 重,突出大众文化心理,赋予了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4]。
(二)在图画设计时融入文化内涵 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会 添加许多图画辅助儿童理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 图画发挥着积极作用,优秀的图画不但可以让儿童更好地 理解作品内容,还可以起到文化价值点缀作用。图画的穿 插位置有许多,不同的穿插位置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各不相 同。比如,在《阿凡提的故事》作品封面穿插的图画,从 阿凡提的服饰、表情以及背后的建筑物中都可以看出西域 风格,流露出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设计图画时应提高 图画的直观性,考虑儿童认知特点。如果图画设计得过于 抽象,不利于儿童理解;如果图画非常直观,则容易产生 视觉冲击。在文图并茂的作品中,进一步渗透文化内涵底 蕴,有利于丰富儿童文化认知水平。
(三)在装帧设计时融入文化内涵 装帧设计是每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正式出版前的必要工 作,从装帧设计中可以体现文化艺术。在设计时除了要考 虑文学作品在阅读、保存等方面的价值之外,更要考虑到 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追 求。在设计版式的过程中,如果图文的排列十分均匀,整 体视觉感简洁大方,可以营造有利的阅读氛围[5]。在儿童 文学作品中本就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得到良好的版 式支撑后可以快速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幼儿感受文化内 涵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选择装帧材料时也可以融入 文化内涵。如宣纸已经拥有一千多年历史,使用该材料作 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装帧材料时,从图文印刷背景中便可以 真切地感受文化色彩。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拥有精神美、 思维美和心灵美的美学特性,作家们通过人物形象、故事 情节来揭示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主题策划、图画设计 及装帧设计等过程中均可以融入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内涵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引领价值,为儿童筑起一个和平、美 好的精神城池,培养儿童健全的性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