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笔记
范文大全
清明节的作文(过清明节的意义)
甲辰龙年清明节过去了。准确的说,是2024年的清明节假期结束了。
从严格意义上说,作为24节气,今天它仍在进行时——今年的清明节气,时间跨度从4月4日起,到4月18日。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民风民俗各有不同。年轻的朋友可能感到奇怪,都是从历史传承过来的节日,为什么不同地域的人过的都不相同?
我在大湾区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就深深体会到民谣所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就拿清明时节扫墓来说,同在深圳市内,各区“围头”、乡村都有不同的讲究。
就拿闻名遐迩的比亚迪所在的坪山新区来说,当地的客家人以前都没有清明扫墓的习惯,都是在中秋节、重阳节去祭祖拜山的。
但问起为什么,并没有标准答案。那要请教有关的民俗专家。
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气也应该归入此列),文化渊源深厚,学问大着呢。以致很多吃文化研究饭的专家也不得要领。
比如有个姓张的文化专家就发现:冬至文化被隐匿着有待挖掘。有人则论断,有的节日,现在人们普遍认知的文化内涵都支撑不起一个节日应有的文化需求。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君不见每逢春节前后,全国各地都在呼吁如何增加"年味",且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大家都在热烈讨论。文化学者、民俗学家,这时更铆足了劲,在怀旧的语境中唾沫横飞——
眼下的清明时节呢,除了传统的祭祖活动,度假游玩中又有人在热议清明节的文化。谈论着与之相关的事物。网红大咖司马南甚至说,
https://static1.haohuo.net/uploads/files/2024/0418/2329533/2329533_share_token=5bba407c-b959-46bb-a278-16db6cac9e1a&tt_from=copy_link&utm_campaign=client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source=copy_link&source=m_redirect 今年清明最大新闻,杏花村出错了 - 今日头条
我想,这大概是某些人节日期间喝酒喝多了引起的话题。据一般的认识,历史上唐代以前人们的确一直在过寒食节,过清明节是宋代以后的事。
但24节气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唐代人都知道有个节气叫“清明”,这是毋庸置疑的。有关文化专家“考证”唐代诗人杜牧没有写过“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理由是唐代不过清明节,这理由真不成立。
至于有人挖空心思证明山西的杏花村在唐代不产酒,更是惹怒了山西人。
咱们吃瓜群众也只有看热闹的份。
我们这些50后60后老哥,在年少时大都对乡间的民谣耳熟能详:“三月清明九月九,先生不走学生走”——以前农历三月清明以及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是要放假的。
我们曾经历过极其变态的历史阶段,怀疑否决以往先人创造的传统节日、并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的方法,大规模地摧毁过中国的节日文化。
对此,大家都十分不理解。诸如清明重阳这些传统节日,其作用是用来醇化社会风气的。祭祖,怀念先人,延续慎终追远的情感表达方式及绵密深厚的文化,这有什么不对?
在那非正常时期,由于没有公共假日,只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各自想方设法,找空闲去完成庄重恭谨的文化礼仪,于是,延续了千年以上的传统节日及其仪式被切割成凌乱的狼藉碎片,不成体统。
由于没有公共假日,反而使得清明这种淳朴的文化,在民间反弹出浓郁的迷信色彩,衍化出许多迷信的劣俗。
好在2008年起,国家明确了清明节纳入四大中国节日,尽管来得有些迟,但毕竟表明咱们中国正赓续着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人过节,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我记得深圳文化大咖许石林曾说过——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让人在轻松之中,还要对自己有所节制和自我管束的,即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类似氛围的、文化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动作,让人在某种约定的为人规范和标准面前,好好地检点检点、比照比照、纠正纠正,让人通过过节,把自己修正得更像一个中国文化中所规划的"人"。这就是一切中国节日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