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人看历史
范文大全
户籍管理制度范例(史上最严格的户籍制度)
户口,这个东西很多人都以为是今天才有的吧!错了,这东西由来已久,而且,地方户籍和田亩的统计,一直是统治者必须牢牢抓住的核心。因为在当时商业不发达的社会里,土地和人口,一直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兴衰的唯一标准。

好吧!就算他们有吧!那是不是也像咱们一样,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种呢?呵呵!下面我要介绍的是明朝的户籍制度,其划分之具体,内容之复杂,肯定能让你大开眼界。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先生,在创立了伟大的明王朝后。一直发挥着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几乎都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与其他工作狂不同的是,他的精力似乎特别旺盛。人家都说丞相是为了帮皇帝分担压力的,老朱却说,不需要,咱自己干就完了。接着,就废除了丞相。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可是咱们这位朱老板,似乎还特别喜欢为自己的公司规划未来。于是,在他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下,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法律等等。这些制度,几乎包括了帝国管理的每一处。在他想来,只要后世子孙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走下去,就一定能江山永固,传承万年。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明朝的户籍制度。
大明王朝继承了元代严格的职业世袭制,把全国人口分为农民、军人、工匠三大类,在三大类中再分若干小类,比如工匠之中,还分为厨子、裁缝、船夫等。军户之中,还细分为力士、弓兵、铺兵等。民户之中,除了普通农民外,还有沿海晒盐的灶户,为军队养马的马户,给皇帝家看坟的陵户,管园的园户,种茶的茶户。此外还有什么米户、囤户、菜户、渔户、窑户、酒户、蛋户、站户、坛户、女户、丐户等等,计八十种以上。(栾成显《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籍不准乱,役皆永充。”
在明朝这样的户籍制度下,其实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现实。咱们今天,很多人都在想着,咱是不是换一行干干比较有前途啥的。每天都在为自己将来,该走那条路难以抉择。呵呵,在明朝就没有这个烦恼,因为朱老板都帮你想好了。
明朝户籍都是“世袭制”,请注意这个词。这说明什么呢?比如说,张三是个盖房子的,那么他的儿子还没出生,就注定了将来也是个匠户。比如二狗,他是当兵的,同样的,他的儿子也是当兵的。这样的子承父业,可不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是因为制度。有人就说了,那我非要干点别的行不行啊,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行!
这样的制度,在百废待兴的明朝初期。确实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让士兵们安心的服役,农民老实种地。大家都各司其职,就像很多条平行线,密密麻麻,却永远不会产生一点点接触。这在社会急需稳定,大家都急需安定的时候确实不错。这也是朱老板的初衷,他就是要让这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按照他设定的轨迹走。他觉得,这个国家将在他的制度下,有条不紊的延续下去。

可是,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完美的。所有的制度,都必须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让步与改变。如果你非要用一套制度,去试图束缚历史的车轮,那麽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粉碎!
仅仅过去了一百多年,明朝的百姓们。就因为朱老板的制度,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咱们可以想象,假如你是个医户,可是你不会医术,偏偏你还得去干这份工作。(以前我们在部队时,经常拿单位里的卫生员打趣。说他看病不看人,上来就是阿莫西林+感康)明朝的户籍制度发展到后来,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军队的军户已经没有了他们先祖的战斗力,他们只是一群穿着军装的老农。医生不会看病,匠户没了手艺等等!严苛的户籍制度,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的束缚着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