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书法show
范文大全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粤教版新教材《信息社会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介绍了信息社会形成的基本过程。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国家信息中心网站中的“站内检索”,查询、下载“信息社会发展”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关注我国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情况。通过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不同领域学者对信息社会的观点。通过学习《原则宣言》.doc深入了解其中的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全国、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pdf》,从某一维度了解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情况,理解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通过学习《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中归纳的信息社会的四个特征,列举信息经济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观摩政府网站,使学生了解互联网+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二、学情分析
在上一本书《数据与计算》当中,我们学习过数据和信息的特征,这对我们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和特征打下了基础。我们身处信息社会,学生对信息社会的感受非常丰富,如网上购物、网上办事等网络行为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
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
计算思维:
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调查;
理解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能积极利用各种信息系统促进学习与发展;
信息社会责任:
在理解信息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信息社会的特征
难点:信息社会的主要研究观点
五、教学方法
项目学习法、任务驱动法、交流协作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社会,那请你想一想在信息社会中,你对信息有哪些直观的感受?
生:讨论、交流,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言。可能的回答有:1、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2、手机、电脑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3、各种报纸、杂志层出不穷......
师:总结学生发言,在信息社会,信息同物质和能量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之一。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信息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信息社会大事件
师: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微机进入学校和家庭,再到互联网普及,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信息社会。
联合国于2003年召开第一次“信息社会世界峰会”,通过了《原则宣言》建设信息社会,确认了信息社会的来临,并于2006年将每年5月17日确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
2010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首份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走进信息社会: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对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息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测评。2015年,为把握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国家信息中心着手进行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研究,发布首份反映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对全球126个国家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算与分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时代发生变化,生产力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
生:
整理:对信息社会大事件回顾整理。
调查:通过国家信息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sic.gov.cn/)中的“站内检索”,查询、下载“信息社会发展”相关资料,如图1-4所示,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情况,并重点关注我国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三)、信息社会
师: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从经济、社会、网络、技术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对信息社会展开探索,主要的研究观点如表1-2所示。
经济方面:形成了知识经济,分为教育、研究与发展、大众传媒、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五个方面。
社会方面:大多数就业者皆从事与信息相关的工作。
网络方面:两个特征:网络是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网络沟通是基本形式。
技术方面: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文化方面:形成“程序化社会”,信息、消费、健康、教育等均被产业化。
信息社会概念:是指通过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
信息社会本质:以信息活动为基础。
生:
讨论:查阅学习资源包“第一章\课本素材\《原则宣言》.doc”,检索表1-2中各个维度的专著或论文,深入了解其中的观点,与小组中的同学讨论,阐述对表1-2中各个维度观点的理解。
观察:阅读学习资源包“第一章\课本素材”中的“全球、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pdf ”(如图1-5所示),或访问国家信息中心网站,下载自己感兴趣的地区的信息社会发展报告,并按下列要求进行观察。
(四)、信息社会的特征
师: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四个特征:1、数字生活: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交织、并存。
生:
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十分深远,它已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些影响几乎都可以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体现,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深刻地改变着生产的组织结构。
(1)查阅资料,或向老师、家长请教,了解信息经济有哪些主要特征。
(2)小组内展开交流,列举信息经济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师:2、信息经济:信息经济以知识和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其特点包括:人力资源知识化、以创新核心技术应用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水平发达。3、网络社会,网络化是信息社会最为典型的社会特征。4、在线政府,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具有科学决策、公开透明、高效治理、互动参与等特征。
生:
结合曾经参与过的升学报考填报志愿、出入境签证手续办理或个人身份证申报办理等公共服务,与小组的其他同学展开讨论: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公共服务模式的?还有哪些方面的社会治理是可以改革的?对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五)、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信息社会的概念、各种观点和特征,对信息社会有了充分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有重要意义。通过项目实施,了解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理解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
(六)、作业布置
各小组根据项目选题及拟订的项目方案,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就人们对信息社会及其特征的认识展开调查。
1、从多渠道开展社会调查并获得相关数据信息(获取数据信息的渠道决定了信息检索的质量,可从官方网站获得可靠的文档数据,从期刊网站中检索专业的信息或进行数据资料查新)。
2、根据调查中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调查主题与方案。
七、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板书
八、教学反思
本节是本书的第一课,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整理总结课本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等,形成学习本书的基本方法